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欢迎您! English 教师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授 > 正文 >

个人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主要从事土木结构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钢筋混凝土基本性能、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以及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等。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SCI、EI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在土木工程学科著名期刊《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上发表正刊论文1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教育部项目和重庆市科委项目等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委、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及参与横向科研项目、横向工程检测项目多项。


研究方向
(1)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受力性能    
(2) 结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    
(3) 结构、构件复杂地震反应模型研究,如材料非线性性能、钢筋粘结滑移、剪切效应、钢筋屈曲等    
(4)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5)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主讲课程
本科生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设计》    
《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毕业设计》    
《新生研讨课》    
   
研究生    
《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

学术兼职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执行编委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果
主要学术论文    
   
1) Yang Hong, Jian Bin, Zhang Xinzhi. Modeling of buckled reinforcing bars including effect of lateral expansion of concrete cor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8, 16(09): 1005-1016, DOI: 10.1007/s40999-017-0249-9.    
2) Yang Hong, Zhao Wentong, Zhu Zhenzhen, Fu Jianping, Seismic behavior comparis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nterior beam-column joints based on different loading method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8, 166(07): 31-45, DOI: 10.1016/j.engstruct.2018.03.022.    
3) Yang Hong(#)(*), Wu Yun Tian, Mo Peng Chen and Chen Jin Ke, Improved nonlinear cyclic stress-strain model for reinforcing bars including buckling effect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 2016, 16(01): 1640005, DOI: 10.1142/S0219455416400058.    
4) 杨红,谢琴,张吉庆,等. 考虑屈曲影响的钢筋本构修正模型及试验验证[J]. 土木工程学报, 2015, 48(10), 21-29.    
5) 杨红,莫林辉,陈进可,傅剑平.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区非弹性变形的改进模型化方法[J]. 建筑结构学报, 2014, 35(3), 128-137.    
6) 杨红,孙永炜,张睿,等. 基于梁铰机制的柱端弯矩增强措施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4, 47(4), 64-74.    
7) 杨红,张洛,张和平. 考虑纵筋屈曲及疲劳损伤的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与非线性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 2013, 34(11), 130-140.    
8) 杨红,朱振华,白绍良. 双向地震作用下我国“强柱弱梁”措施的有效性评估[J]. 土木工程学报, 2011, 44(1): 58-64.    
9) 杨红,徐海英,王志军. 考虑柱底纵筋滑移的纤维模型及框架地震反应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 2009, 30(4): 130-137.    
10) 杨红,王建辉,白绍良. 双向地震作用对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影响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08, 41(9): 40-47.    
11) 杨红,吴晶晶. 考虑结构局部反应特征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07, 40 (11): 29-35    
12) 杨红,白绍良. 考虑节点内梁纵筋粘结滑移的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J]. 土木工程学报,2004, 37 (5): 16-22    
13) 杨红,曹晖,白绍良. 地震波局部时频特性对结构非线性响应的影响[J]. 土木工程学报,2001,34 (4): 78-82    
14) 刘子珅,杨红,张吉庆. 基于横向挠度的钢筋屈曲状态判断方法研究[J]. 工程力学, 2018, 35(2): 144-152.    
15) 孙攀旭,杨红,吴加峰,王志军. 基于频率相关粘性阻尼模型的复模态叠加法[J]. 力学学报, 2018, 50(5)    
16) 赵雯桐,杨红,傅剑平,等. 梁柱节点单元模型校准及组合体试验方法对比[J]. 建筑结构学报, 2017, 38(5), 133-142.    
17) 谭毅,杨红,谢海兵. 钢筋混凝土双偏压柱的配筋计算方法研究[J]. 世界地震工程, 2017, 33(4): 171-179.    
18) 刘庆林,孙攀旭,杨红. 基于等效复阻尼理论的模态叠加法[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8, 38(2): 121-129.    
19) 董俊宏,杨红,赵雯桐. 混凝土框架中间节点改进斜压杆模型及定参方法[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7, 37(1): 155-164.    
20) 傅剑平,杨红,黄强,等. 强震作用下配置高强度钢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动力反应[J]. 建筑结构学报, 2014, 35(8), 23-29.    
21) 杨红,任小军,白绍良. 双向水平地震下7度区框架结构的“强柱弱梁”措施[J]. 振动与冲击, 2016, 35(13): 42-50.    
22) 杨红,赵雯桐,莫林辉,等. 考虑节点非弹性变形的RC框架地震反应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1(9), 27-34.    
23) 杨红,徐云中,孙永炜,等. 我国“强柱弱梁”措施表达式影响因素分析[J]. 建筑结构, 2015, 45(12), 28-33.    
24) 杨红,陈进可,陈银松. 填充墙对空间框架非线性地震反应特征的影响[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2, 44(5), 38-46.    
25) 杨红,张和平,骆文进,白绍良. 双向地震下RC框架柱端弯矩增强措施的合理取值[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2, 44(1), 19-27.    
26) Ting Tan, Hong Yang, Zhimiao Yan and Shaoliang Bai. Earthquake-induced economic loss estimation of a reinforced concrete office building in Kunmi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Vol. 378-379: 337-340.    
27) 杨红,任小军,徐海英. 双向水平地震下时程分析法中输入波的选择[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11): 40-46.    
28) 杨红,张睿,张登科,豆德胜. 纤维模型中非线性剪切效应的模拟方法及校核[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1, 43(1), 8-16.    
29) 杨红,王七林,白绍良.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我国框架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J]. 建筑结构, 2010, 40(8), 71-76.    
30) 杨红,杨小乙,黄皓. 地震动输入反向对空间框架非线性反应特征的影响[J]. 工业建筑, 2013, 43(7), 43-51.    
31) 杨红,臧登科,闻奇光,王志军. Modal Pushover的改进方法及误差评估[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2(1): 37-43.    
32) 杨红,骆文进,王志军. Pushover侧向力模式对框架地震反应的控制能力[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 42(9): 1526-1531.    
33) 杨红,高文生,王志军. 空间框架简化为平面模型的抗震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1(11): 1268-1272.    
34) 杨红,吴晶晶,王志军. 模型化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8, 28(2): 21-28    
35) 王志军、柏洁、陈颖芳、杨红,质量分布对框架错层区域剪力的影响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8年,第27卷第8期:29-33    
36) 韦锋,杨红,傅剑平,白绍良. 普通钢筋混凝土规则框架的弹塑性地震反应[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0(7): 60-65.    
37) 杨红,韦锋,白绍良,王珍. 增强系数取值对钢筋混凝土抗震框架塑性铰机构的控制效果[J]. 工程力学, 2005, 22(2): 155-161.    
38) 韦锋,杨红,白绍良.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多竖杆模型的应用和讨论[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8(1): 126-130.    
39) 刘光明,杨红,邹胜斌,白绍良. 基于新规范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评价[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4, 26(1): 40-50.    
40) Hui Cao, Hong Yang, M.I. Friswell, Shaoliang Bai, The Analysis of Earthquake Waves Based on Nonlinear Responses of RC Structures, 7th Biennial ASME Conference, Engineering System Design and Analysis, Manchester, UK, July 19-22, 2004    
41) 杨红,白绍良. 基于变轴力和定轴力试验对比的钢筋混凝土柱恢复力滞回特性研究[J]. 工程力学, 2003, 20(6):58-64.    
42) 杨红,白绍良. 抗震结构节点内梁纵筋粘接滑移的模型化方法[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 (1): 77-82    
43) 韦锋,杨红,、白绍良,王珍. 抗震钢筋混凝土框架底层柱底截面弯矩增强系数合理取值的讨论[J]. 建筑结构, 2003, 33(5): 3-7.    
44) 杨红,白绍良. 基于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柱变轴力加载方法研究[J]. 世界地震工程, 2002, 18(2): 80-84.    
45) 杨红,王珍,韦锋,白绍良. 柱底抗弯能力增强措施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J]. 世界地震工程, 2002, 18(4): 62-71.    
46) 吴勇,雷汲川,杨红,白绍良. 板筋参与梁端负弯矩承载力问题的探讨[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2, 24(3): 33-37.    
47) 韦锋,杨红,白绍良. 对我国不同烈度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现行抗震规定的初步验证[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1, 23(6): 1-9.    
48) 杨红,白绍良. 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级差设计法的实质[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0, 22(SUP): 93-101    
49) 杨红,白绍良. 地震作用下基于节点弯矩平衡方式的框架柱屈服机理分析[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0, 22(SUP): 163-172    
50) 杨红,王珍,白绍良. 基于地震波局部时频特性影响的框架柱屈服状态研究[J]. 世界地震工程, 2001, 17(4): 71-78.    
   
   
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51878100)    
项目名称:混凝土框架考虑高强钢筋屈曲和应变局部集中的细化有限元模型及损伤特征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51178487)    
项目名称:钢筋混凝土抗震框架基于构件失效机理和变形特征的精细非线性模型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批准号:2016YFC0701506-2)    
项目名称: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混合结构体系设计关键技术    
   
主持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CSTC,2009BB4217)    
项目名称: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强柱弱梁措施研究    
   
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批准号:教外司留[2007] 1108-11)    
项目名称:级差措施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获奖情况
.

研究生培养
共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2名,已毕业43名,其中4人获得重庆市优秀硕士论文奖。现指导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名。

联系方式
Email: yangh@cqu.edu.cn    
重庆大学B区 建工馆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