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欢迎您! English 教师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

    “悠悠沐风九五载,炬炬烛光向百年”土木学院老教师系列访谈|(二)骆万康

    作者:刘朗  

    发布者:杨文强  

    审核人:唐环 符音 马骥  

    日期 : 2024-12-26

    今年是重庆大学建校95周年,土木工程学院开展“悠悠沐风九五载,炬炬烛光向百年”老教师专访活动,旨在通过访谈传承老教师的跨时代精神,展现其在教育引导、关爱保护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和时代价值,从中汲取丰富滋养,凝聚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奋力谱写“百年新重大”和“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人物简介:骆万康教授,1955年入读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毕业留校从事结构工程的教学和研究, 2001年退休。重庆大学(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资深会员、砌体结构委员会委员、资深专家组副组长、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编委。


    结缘土木,扎根重庆

    骆万康教授1955年来到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毕业后留校,陪伴学院走过了四十余载。尽管他曾有机会前往经济更为繁荣的上海发展,但在学院十周年庆典之际,作为学校文艺演出的核心成员,骆教授毅然决定留下,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留校后,骆教授全身心投入结构工程的教学与研究。他见证并参与了学院的每一次成长与蜕变,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实验室,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项目。他坚信,土木工程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领域,这种信念驱使他在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中不断突破,取得卓越成就。


    骆万康教授不仅在学术界赢得广泛认可,还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土木工程人才。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彰显了教育的力量和知识的传承。骆教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结缘土木,扎根重庆”,为学院的发展铺就了一条辉煌之路。


    四十余载,与土木相伴

    在长达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骆万康教授始终保持着对结构工程的热爱和执着。他不仅在教学上不断探索,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见证并推动了学院的蓬勃发展。骆教授每天都早出晚归,在课堂上孜孜不倦地传授知识,在实验室中潜心研究,攻克技术难题。他编写的教材和发表的论文不仅在学术界赢得了高度评价,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骆教授回忆起那些年与学院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深感自豪和满足。无论是面对教学设备的简陋还是科研条件的艰苦,他都从未放弃,一直坚守在第一线。他与同事们携手奋斗,共同为学院的成长贡献智慧和汗水。每当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工程领域取得成就,骆教授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四十余载的执着与奉献,使得骆万康教授不仅成为学生们心中的良师益友,更是学院发展的中流砥柱。他用行动诠释了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为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退而不休,散发余热

    骆万康教授于2001年退休后,依然继续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尽管退休,他仍被返聘,直到2011年才正式退休。在这段时间里,他领导编写了《建筑结构设计资料集》,积极参与砌体结构研究,展现出对学术和教育的无尽热情。骆教授谈起这些成就时,满怀激情,甚至几度落泪。

    “我这一辈子就喜欢钻研结构工程,看着一栋栋建筑从图纸变成现实,我感到无比自豪。退休后我也不能闲着,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继续为学生、为学校出力。”骆教授回忆道。

    在返聘期间,骆万康教授不仅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还积极参与学院的各类学术活动,指导年轻教师和学生。他的办公室经常灯火通明,学生们总是围绕在他的身边,听他讲解复杂的工程理论和设计方法。他还组织和参与了多次学术交流会议,将自己丰富的经验与业内同行分享,共同探讨学术前沿问题。

    骆教授的奉献精神感染了无数人,他的同事和学生们都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以骆教授为榜样,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为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骆教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而不休,散发余热”,他那种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后辈的关爱,成为学院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