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欢迎您! English 教师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

    ICES2024分会场- “Engineering Structures for Wind Turbines(风电工程结构)” 诚邀海内外知名专家投稿交流

    作者:土木工程学院  

    发布者:何一凡  

    审核人:  

    日期 : 2024-04-25

    1. ICES2024简介

    Engineering Structures是Elsevier旗下结构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顶级期刊,于1978年创刊,JCR 1区,影响因子5.5。内容涉及各类基础设施、地震工程、结构动力学、风能工程、爆破工程、结构可靠性与稳定性、结构健康监测、新型材料与结构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ICES2024是在Engineering Structures杂志主办发起的系列会议中的第一届,会议将于2024年11月8日至10日在中国广州(广州大学主办)举行。它是一个国际多学科论坛,供科学家和工程师传播最新创新和成就,讨论结构工程和结构力学界的当前趋势和新问题,并促进这一多学科领域的信息交流和交叉融合。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https://www.ices2024.cn/index.asp.


    2. 分会场简介

    “风电工程结构”分会场由重庆大学王宇航教授为召集人,重庆大学王宇航教授、四川大学戴靠山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柯世堂教授、同济大学李征教授以及牛津大学Christopher Vogel教授为分会场会议主席,重庆大学张礼贤博士为分会场联系人。该分会场主要探究内容如下:

    目前,风能已成为全球最具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陆续建设了许多陆上以及海上风电场。然而,在运行周期内,风电工程结构可能会遭受强风(台风)、极端波浪、地震等灾害工况,进而影响风机的发电效率并可能引起结构的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保证风电工程结构的安全,提高结构刚度是一种有效的选择,然而这会增加成本。平衡风电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仍然是风电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挑战之一。为此,本分会场致力于介绍风电工程结构的最新研究进展。

    本分会场的研究主题包含但不限于:

    ·风电工程结构(叶片、塔架和基础)设计与性能优化

    ·创新材料在风电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陆上、海上固定式与漂浮式风机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风电工程结构监测和运维

    ·风电工程结构的全生命周期评价


    3. 投稿与注册须知

    诚邀海内外知名专家积极投稿,摘要截止日期:6月1日。摘要审查后,若研究内容质量高、创新性强,同时未在其他期刊/会议发表,将被邀请全文投稿至Engineering Structures 期刊(会议推荐文章)。在官方投稿系统中提交摘要时,点击分会场(MS)按钮,下拉菜单中选择“MS23: Engineering Structures for Wind Turbines”。

    摘要投稿链接与模板下载:https://www.ices2024.cn/page.asp?id=259

    ICES2024会议注册链接:https://www.ices2024.cn/page.asp?id=255


    4. 联系信息

    张礼贤,重庆大学,邮箱:lixian.zhang@cqu.edu.cn,电话:13390548011



    5. 分会场主席简介

    3C5B


    王宇航,1985年出生于重庆市,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钢结构协会风电结构分会秘书长,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委,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8年和2013年先后获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风电支撑结构研究工作,原创研发全球首台165米级风电机组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并实现工程应用。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工程技术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获批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1项(第1作者),主编CECS标准1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14完成人)、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完成人)、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创新一等奖(第1完成人)、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第1完成人)等荣誉奖励。


    1068

    戴靠山,2009年毕业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四川大学海纳特聘教授、博士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领军人才,土木系主任,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中国西部抗震防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客座研究教授。主要从事工程结构防灾减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重点研究能源基础设施韧性、工程结构抗震抗风、隔震减震和振动控制、现代检测监测技术在土木工程防灾中的应用。2011年回国以来,主持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36项科研项目,主持重大工程研发3项;发表期刊论文155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中SCI/EI检索98篇,授权专利39项。研究成果在四川等强震区及摩洛哥、巴基斯坦、印度等一带一路国家重大工程中获得应用,获国际试验力学协会Harting Award、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Western Fellow、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浦江人才等。



    5562

    柯世堂,安徽池州人,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岗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等计划。研究方向主要有:风工程与结构抗风、机场工程防灾减灾、新能源结构设计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973计划子课题2项、海军装备预研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主编论著4部,授权国际PCT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23项,登记软著13项,参编规范标准6部。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奖励。



    1569B

    李征,工学博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灾后可恢复功能结构(涵盖钢结构、钢木混合结构、风力发电结构)、基于机器学习的结构全寿命性能分析、结构性能化设计理论。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80余篇、EI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专利20余项,获软件著作权10余项。主持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5项;承担与企业联合研发项目30余项。主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2部,参编ISO国际标准、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国家标准、上海市地方标准多部。兼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65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科技部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木材及复合材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研究平台职务。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

    FF42

    Christopher Vogel,2011年以一等荣誉学士学位和工程科学高级学者的身份毕业于奥克兰大学。同年,他加入了牛津大学的潮汐能源研究小组,受牛津马丁学院的全球潮汐电力生成项目资助,2015年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Christopher Vogel教授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研究研究领域集中在风能以及潮汐能,主要包括基于数值模拟和解析方法探究潮流能机械装置的水动力性能,基于叶素动量理论计算风机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以及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开展风能以及潮流能的动力性能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