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重庆市建委项目1项,参与主研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重庆市建委项目8项。参编国家规范标准3项,重庆市地方标准5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EI收录15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重庆市建设科技奖2项,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奖1项,全国优秀结构设计奖1项。 主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预设合理破坏模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No.51108486) 2.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坡地掉层结构强震破坏模式及控制策略(No.cstcjjA30006) 3. 重庆市建设科技项目,底框结构强震破坏模式及控制策略研究(No.城科字2011-2-87) 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基金项目,混凝土结构强震下合理破坏模式及控制策略研究(No. CDJZR10 20 00 23) 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基金项目,基于振动台和结构试验系统的多点输入结构试验方法研究(No. 106112013CDJZR200007) 典型成果介绍 1 结构强震破坏模式及设计方法研究 强震中实现预期的合理破坏模式是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震或超大震抗震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针对汶川地震中大量RC结构在强震中未能实现预期的破坏模式,通过理论分析、非线性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设计方法控制典型结构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底框结构等在强震下出现预期破坏模式的有效性进行全面校验和评估,指出了框架结构强柱弱梁调整措施的改进方法、剪力墙构件能力设计方法的改进以及底框结构的合理破坏模式及控制指标;并在我国现行抗震规范体系下发展了更为有效的基于大震计算的预设合理破坏模式抗震设计改进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强震阶段的设计。 2、山地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针对重庆等典型山地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山地建筑结构的特点,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山地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强震破坏模式和局部受力特点,考察了山地结构与普通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的主要差别;通过算例分析对抗震设计控制指标、不同支座形式对山地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保障山地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措施。研究成果可供山地和坡地结构设计参考,为国家行业标准《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的编制提供了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