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十四日
此次参加2019年寒假英国牛津大学游学项目主要是为了拓宽自己的眼界,同时也是为今后的规划打一定的基础。旅程出发前,对这次项目还是有很大的期待,毕竟是世界顶尖学府,也就非常希望可以在此次项目中感受到牛津大学学术方面的文化,而不是像一个单纯的旅游团一样吃吃喝喝。此文将从外观、饮食、出行以及学习几大方面描述我在牛津度过14天后的感想。
首先是外观,刚到牛津时是冬天,出机场就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幸好与重庆的温差不大,身上穿的衣服也就足以挺过第一天的行程。当时的牛津是难得的冬日暖阳,阳光洒在牛津的房子和草坪上格外惬意。与国内许多城市不同,牛津没有高楼大厦,最高的建筑是市中心的一座教堂的钟塔。参观时听说当时的人为了使钟声足以传遍牛津大学,刻意保证牛津的建筑不超过钟塔的高度。也许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牛津的栋栋小楼给人非常舒适惬意的感觉,没有大都市的喧嚣。更让我兴奋的是,由于牛津当地绿化、环保方面做得很好,所以牛津无论早中晚的天都是蓝的,非常漂亮。
(图1:牛津市商城Westgate顶层看牛津)
其次是饮食。都说走到哪吃到哪,虽然此次行程的最终目的不是吃,但是毋庸置疑吃占据了本次行程的一大部分。早餐是在酒店里面吃,酒店里面是英国传统食品的自助,有鸡蛋、香肠、培根、面包、麦片、水果、茶和牛奶等等,刚去的两天几乎把所有的试了个遍,最终还是发现面包配果酱最适合自己的胃口。
(图2:Linton酒店早餐自助台侧拍)
午餐绝大多数是在牛津大学的食堂里面吃的,跟重庆大学的食堂还是很不一样。虽然牛津大学也有很多食堂,但是几乎每一个都是在一个高顶、想大教堂一
样的建筑里面,吃的基本是英国当地的菜品,以自助为主。刚开始吃英国当地事物的时候很不适应,因为口味与国内相差比较大,虽然自己不怎么挑食,但是还是适应了一段时间才进入正常吃饭的状态。
(图3:牛津大学食堂内(其一))
(图4图5:牛津食堂餐饮(其二))
晚餐是用项目组发的餐券到市中心的指定餐馆里面吃的。个人感觉餐券这一点特别好。一是让我们吃的选择更多,不像在食堂里面虽然是自助但是主食没什么选择;二是指定的餐馆综合亚洲和本地的不同口味,在满足我们对当地菜肴好奇心的同时,照顾到不适应英国菜或者想念亚洲口味的同学;再者就是间接“强制”我们到牛津市中心走一走看一看,而不是一下课就窝在酒店里面。指定的餐馆里面有一家是东北大叔开的饭店,进去之后无论是中文点菜还是热心招待,都让我们在牛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特别是在零下的寒冬里。
(图6:餐馆之Noodle Nation) (图7:餐馆之Pizza Express)
除了一日三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英国当地对素食主义者的重视。无论是
餐馆菜单还是食品包装上都会表明是否适合素食主义者食用。
其次是出行。项目组给每个同学都发了电话卡和公交卡,所以出行非常便利,也不用担心没有办法跟同学联系。因为牛津市很小,可能跟重庆大学城差不多,所以出行往往选择步行或者自行车,坐公交车的人除了高峰期都比较少。牛津市的公交车与国内的公交车还是很不一样的。其一是上车可以选择投币、刷交通卡或者是信用卡、银行卡;其二是除了交通卡,其他支付方式都需要上车时先跟司机说明到哪一站、是单程或者往返之后司机才会跟你说车票一共多少钱;其三是大多数公交车上没有报站或者是显示公交车线路的标牌,这就需要大家上车前先了解清楚线路;其次,在牛津,公交车并不是每一站都停的,只有在到站前按下“STOP”的按钮后车才会停。刚开始的几天,项目组的带队老师会带大家坐公交车,也就帮助了大家了解一些当地的习惯等等。另外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关于出行的一大不同就是过斑马线的时候。在14天的出行中,我个人没有发现自动的红绿灯,之后在斑马线处按下“WAIT”后,绿灯才会变成红灯供行人通过。
课程方面,项目组将课程分为理工和人文两个大类,在大家事前报名时就已经选好了,由于我选择的是理工类,下述内容也会偏向理工方面。理工科的课程涉及很多学科,从土木工程、天体物理、医学到数学、线性代数等等,课程以通识为主,虽然是从专业中的一个部分出发,但是毕竟因为时间有限,并没有非常深入地讲专业性的内容。虽然不会对专业有很深入的讨论,但是学习了多个课程后,还是让我对牛津的学习氛围有了一定的感触。首先是上课,虽然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但是个人感觉上课时比国内要灵活不少。
(图8:上课教室所在地) (图9:第一节课标题)
Workshop分为英语研讨会,英国礼仪课和品酒课
英语研讨会是让我确确实实感受到牛津大学学术氛围的一个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下午8个小时,却让我受益匪浅。英语研讨会主要是为了提升大家的英语水平,同时帮助大家准备最后一天的展示。虽然整个项目有近200位同学,但是上课时每个班只有不到20名同学,大家围坐在桌旁。上课的内容据老师讲是牛津大学同学从入学就会开始学习的内容,包括学术英语、个人陈述、求职信、课堂展示技巧等等,都是为了让同学们拥有更加学术性的表达,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此次项目中主要以申请研究生时写的个人陈述和课堂展示技巧为主。个人陈述方面,老师先是介绍概况,然后大家分小组讨论回答,老师提问和解答,课下作业(也就是写一篇个人陈述),最后老师根据个人情况个别指导。经过个人陈述的指导,让我对这种文件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自己目前还不需要写,但是真的是对以后的类似文件书写有了很好的帮助。课堂展示方面,老师会给一些建议,之后再单独跟小组交流。由于我所在的小组在上课前就基本上完成了展示的
内容和稿子以及想提的问题,所以单独交流环节进行得很顺利。特别是老师提的每一个意见都对我们第二天的正式展示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英语研讨会,也就是English Workshop是真真切切让我感受到牛津学子学习氛围的地方,也是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牛津大学之所以如此顶尖的地方。
(图10:从英语研讨会教室看校区中庭)
品酒课是让我灵魂出窍的一节课,本身就没有沾过酒的我第一次尝到红白葡萄酒那种及其古怪的味道后大脑就开始停止工作了,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就是晕晕乎乎的。虽然这个经历很不错,但是尝试似乎到此为止,打消了我对红白葡萄酒的期待。
(图11:品酒课)
英国礼仪课非常有意思,特别是老师讲了一口流利的中文后大家都被震惊了,原来这个老师在中国教过几年书。课上主要介绍了英国的餐桌礼仪,见面时打招呼的方式以及一些本土文化介绍。
讲座也是出乎我意料的一个环节。此次项目的讲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当地政党代表讲座,第二个是英国著名电视剧《唐顿庄园》制作人Liz Trubridge讲述剧集拍摄背后的故事。本来以为讲座会非常枯燥无味,就是上面的人说说说,下面的人就听听听,但是这次的讲座反而是前面就讲了20分钟左右,剩下的就全部都是提问与回答。所以比起讲座,不如成为讨论会。讨论的过程中,不免有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但是请来的嘉宾也没有刻意回避而是以一种更加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同学们的提问。讲座刚开始时,因为我个人对这些没有什么兴趣,
所以神志就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最让我自己感到神奇的就是反而自己越听越清醒,可能也使因为的确这种一来一去的方式以及切身实际的话题提起了自己的兴趣。
(图12:讲座厅内部)
实践环节分为音乐短片拍摄和PPT展示两个环节,都非常有趣。展示环节在前文中的英语讨论会中有所提及,在这里也就不再赘述。音乐短片拍摄前,有专门的指导课程,课程中老师讲了关于画面分配,光源等等方面。中间还让我们拿着老师带来的器材在校区中庭进行了30分钟左右的实践。虽然不是拍专业短片,但是老师给的很多建议和方法都让人回想起许多自己看过的音乐短片和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
(图13:音乐短片拍摄课上关于画面布局部分)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舞会和晚宴,也就是最接地气的两个部分了。舞会并不想电影里那种大家闺秀穿着高跟鞋晚礼服跳华尔兹的高大上场景,虽然舞会厅是非常华丽的。跳的舞是当地的传统舞蹈,蹦蹦跳跳的,非常欢快。
(图14:舞会厅上空)
晚宴代表了此次项目结束,也就是放在了最后一天的晚上。晚宴上大家都传了晚礼服、西装革履,很是正式。曾在项目里上过课的几位老师也出席了晚宴。在晚宴上我接触到了英国的正餐,以及那些刀刀叉叉到底怎么用。晚宴结束后大家就开始一起拍照留念,领“毕业证书”等等。晚宴结束已经到了晚上10点左右,走在牛津的路上才真的发现这一次的牛津之旅已经结束了,难免有些伤感。或许正是一行人都心有不甘,于是几个人又走进了超市,买了在英国真的非常便宜的哈根达斯冰淇淋桶和国内不知道为什么卖的贼贵的酸奶,回到旅馆后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吃完东西,也算是旅途的真正结束了。
(图15:晚宴厅上空) (图16:晚宴餐具)
(图17:最后一夜的“狂欢”)
总结此次的行程,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方面是看到了世界另一角的样子,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放松;另一方面是感受到了牛津大学的校园氛围,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平静。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在这14天里,我认识了很多人,放下了很多事,也找到了很多自己曾遗失的东西。所以,这一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