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袁万城教授受邀来访我校,并在B区第二综合楼306教室作题目为《长联多跨桥梁减隔震设计措施与对策》的学术报告,报告围绕桥梁减隔震技术、拉索减震支座在桥梁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深入详细的讲解,本次报告由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正良教授主持。
袁万城开篇引1995日本Kobe地震中的桥梁震害为例,强调了抗震理念的重要性,并表示减隔震措施是桥梁抗震的必然发展趋势,减隔震思想符合当下节能低碳、环境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传统的利用结构自身强度抵抗地震作用方法相比,减隔震技术在减小桥梁地震反应、工程造价方面都具有不小的优越性。袁万城对减隔震技术的概念、原理作了一定介绍,指出减隔震并不等于耗能,这在不少教科书中出现的理解误区应该及时纠正,并围绕减隔震的核心理念、装置体系等方面做了重点描述,总结减隔震最终的效果就是使桥梁的力和位移达到合理平衡。
在减隔震支座方面,袁万城重点介绍拉索减震支座。通过支座的细部图片,袁万城详细讲解了其构造特点和抗震机理,接着通过一系列抗震试验的数据分析,表明这种减隔震支座非常适用于连续梁桥的抗震设计,目前拉索减震支座已经实际应用在了江西南昌朝阳大桥,袁万城谦虚表示仍需要用户、专家的意见对支座进行不断的改进创新。最后针对作为桥梁抗震最后一道防线的伸缩缝,袁教授提出了拉索模数伸缩缝工作机理。
李正良教授作报告最后总结,表示袁教授对待科学的精神犹如“千斤拨四两”,在每一步创新成果的背后是潜心科研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减隔震技术在桥梁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少不了袁教授的奉献和付出!
【主讲人简介】:袁万城,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获同济大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自1984年至今一直在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从事桥梁振动与抗震及安全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1993年至1994年受德国DFG资助,在达姆斯达特工科大学从事高强混凝土结构的延性研究。承担过国内多座大桥的抗震设计研究项目。1995年5月“大型桥梁抗震、减隔震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1996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成都路独柱式多层立交结构抗震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8年“特殊桥梁抗震理论与减震技术”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9年“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1 年“组合结构桥梁抗震性能研究”获杭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