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下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982级杰出校友、同济大学李杰教授应邀到访学院,并在第二综合楼212学术报告厅作题为“土木工程学科研究发展前沿”的学术报告。学院党委书记谢强,院长杨庆山,党委副书记陈培稚,副院长王宇航、程勇及学院师生代表参会。会议由杨庆山主持。

杨庆山在欢迎辞中对李杰教授的到访表示欢迎,并回顾了李杰教授与母校重庆大学的深厚渊源。他期待李杰教授的精彩报告能为学院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思路。

报告中,李杰教授系统梳理了我国土木工程领域近四十年的发展成就,涵盖工程建设规模、材料创新、设计理论完善等关键领域的突破。同时,他深刻剖析了行业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包括复合灾害作用机理不明、结构性能退化显著、既有设计理论体系存在缺陷以及智能化转型等问题。
聚焦未来发展,李杰教授提出三大关键攻关方向:工程结构设计理论需突破灾害荷载建模、多尺度损伤累积分析及可靠性优化体系;结构长寿命设计需攻克全周期性能模拟与环境荷载协同延寿技术;防灾体系构建则需解决灾害动态传播建模、生命线工程病害诊断及网络失效机理等科学问题。

面向行业智能化、可持续化转型趋势,李杰教授强调需以“智能结构”与“全寿命抗灾设计”为双主线,融合纳米材料、数字化技术推动设计理论革新,同步突破荷载危险性分析、结构智能控制与基础设施韧性提升关键技术。在持续优化工业化建造与风险管理的同时,前瞻布局生物修复、海洋深地工程等新兴领域,构建覆盖材料循环、智能运维、多灾害防御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驱动土木工程向可持续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李杰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内容详实,为全院师生把握学科前沿趋势、明确科研攻关重点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