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欢迎您! English 教师登录

汕头大学沈水龙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作者:胡鑫芸  

发布者:土木工程学院宣传中心  

审核人:仉文岗、刘猛  

日期 : 2022-05-07

2022年5月6日,应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仉文岗教授邀请,汕头大学沈水龙教授以“工程中创新思维及其在盾构隧道智能化施工中的应用”为题,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报告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进行,共计250余人次参加。

沈水龙博士是汕头大学教授、工学院院长、广东省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地下空间开发中的科学与技术问题。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与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兼职教授。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过论文380多篇,其中英文SCI检索论文270余篇,其中29篇先后为ESI高被引或热点论文。获得国际期刊学术论文奖2次,国际会议论文奖4次。获选2020年度、2021年度斯坦福TOP2%学者,入选2021年度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学者”榜单。

报告过程中,沈水龙教授首先提出了对教育理念的思考、谈到了读书的意义、分析了中国教育现状及考试升学教育的弊端,从而讲解了真正的教育并强调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紧接着,沈水龙教授详细讲解了工程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并总结了工程科学研究中的六种创新思维方式:1)移植式创新、2)组合式创新、3)精细化创新、4)延伸式创新、5)局部变化式创新、6)原始创新。从1-6创新程度逐步增强;1-5一般是1-N的创新,6为0-1的创新;但也不绝对,如果1-N的变化特别大,也可以成为0-1的创新,如太沙基的固结理论,以有效应力的假定开始然后渗流力学、固体力学的组合成就了原始创新,解决了前人没有解决的软土受力变形问题。然后根据这个原理总结沈水龙团队近年来在岩土工程特别是隧道工程智能化施工中的创新研究工作:从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岩土工程数据的应用到修改神经网络激活函数提高计算效率、人工智能识别地层特征与参数的创新研究思维方法。接着沈水龙教授谈到了研究生的培养问题,通过华罗庚的“兔子理论”比较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区别,从而介绍了研究生培养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要敢于打破从小形成的思维惯性,敢于质疑已有的定论,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最后强调了学术论文写作中涉及的版权问题,讲解了正确引用他人文献的方法。

此次报告会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内容丰富,为参会师生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赢得了在线师生的热烈反馈。

报告PPT获取:https://kdocs.cn/l/coHzQID75Jum?f=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