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欢迎您! English 教师登录

数字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成功线上举行

作者:  

发布者:李鑫  

审核人:  

日期 : 2020-06-17


2020年6月15日,应测绘工程研究所之邀,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花向红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赵耀龙教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信息中心副主任吴广高级工程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余攀博士为我校和兄弟院校师生带来了四场精彩的线上学术报告。此次报告通过腾讯会议进行,报告的主题为“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处理与质量评价技术研究,测绘、地理信息与历史文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践与思考,古建筑木结构节点模型库和构架抗震性能分析”,报告会由杨荣华副教授主持。

首先,花向红教授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特点、工作流程入手,介绍了地面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特点、点云数据处理涉及的内容、点云数据质量评价和点云产品质量评价、点云误差的来源、自检校模型、点云误差模型、点云变形可监测性指标、点云配准质量评价、点云简化质量评价、点云产品质量评价,总结了点云数据处理领域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然后,赵耀龙教授从测绘专业的发展、测绘工具的发展、行业理念的发展入手,介绍了地理信息从系统到科学的过程、历史GIS的定义、定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享了藏传佛教的历史GIS研究案例,并详细讲解了如何确定研究数据类型、如何探寻空间分布特征、如何探寻时空演化规律和文化扩散模式、如何定量化展现不同因素对宗教文化发展的影响、如何构建历史地理过程模型等。

 

接着,余攀博士首先介绍了古建筑木结构节点及构架的力学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着重以榫卯节点为例,说明了榫卯节点三个自由度的摩擦-滑移-接触的力学过程,并且三个自由度之间存在耦合关系,这对节点影响较为明显,随后介绍了由诸多古建木构的关键节点模型形成的模型库及其意义价值;并且通过木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耗能分析的角度剖析了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机理。

 

最后,吴广副主任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重要性出发,介绍了南岸区弹子石摩崖石刻(大佛寺)数字化保护的具体流程,包括外业数据采集、点云拼接、三维建模、二维线图制作等,讲解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优势和不足,分享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面文物保护、文物修复保护、公众宣传展示中的利用情况,同时结合案例,分享了虚拟展示与体验技术在文物旅游融合中的作用、个人对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的思考。

 

此次学术报告,让与会师生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历史GIS技术、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机理、虚拟展示与体验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