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女,1964年生,贵州人,教授,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处长,长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及创新实践管理工作。1985年毕业于原重庆建筑大学,2005年于重庆大学获博士学位。现兼任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2本,发表学术论文35篇,主持、参与教育部、重庆市科委、重庆市教委等科学研究及教育教学管理研究项目13项。 |
|
|
·研究方向 |
工程项目管理、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承担课题: 科研项目: 1.重庆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方法体系研究(重庆市建委科技计划项目)。 教改项目: 1.高校实验室工作政策机制研究(教育部)。 2.基于创新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重庆市)。 3.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创新探索与实践(重庆市)。
|
·主要成果 |
代表论文: 1.完善监督机制、遏制寻租蔓延,城市规划,2006年第9期,总224期。 2.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分析方法探讨,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3.熵度量法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级中的应用,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基坑悬臂桩支护结构选型的技术经济分析,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典型成果介绍: 1.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管理的运行机制 从系统的理念和方法出发,讨论了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性质;应用理论演绎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规划体系的制度变迁趋势;应用公共经济学、管理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从提高政府城市规划管理有效性的角度,系统分析和研究了城市规划制定的公共选择机制、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机制、城市规划管理执行体系的激励监督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建议;应用统计分析、定性评价、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等相关知识构建了城市规划执行状态的评价体系,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可以方便应用该程序对城市或城市区域的城市规划执行状况进行单独评价或比较评价。 2.重庆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方法体系研究 将熵度量法引入深基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构建了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决策的神经网络系统;提出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设计方法选择的建议,并应用有限差分法分析了影响桩锚式支护结构安全的相关因素;探讨了重庆地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安全监测体系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安全措施。
|
·获奖情况 |
1.2014年,“面向‘因材施学’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获奖人)。 2.2005年,“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获奖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