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范围看,绿色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是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钢结构建筑具有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抗震性能好的独特优势,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具有绿色建筑和工业化等显著特征。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5年我国年钢产量突破8亿吨,钢结构产量约5000万吨,规模以上的钢结构制造企业超过3000家,专项施工资质企业突破1万家,成功建设了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钢结构标志性工程。但是,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占世界钢产量一半的钢铁大国的角度来看,我国钢结构的发展仍然十分滞后,“十二五”期间钢结构用钢量占钢产量的比例徘徊在5%-6%,在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和中小跨度桥梁中,钢结构所占比例更不到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钢结构行业依然具有十分巨大发展的空间。
针对我国在钢结构住宅和高性能结构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国工程院委托周绪红院士研究团队和聂建国院士研究团队相继开展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咨询研究”、“高性能可持续结构工程发展战略研究”、“城乡居住建筑新型结构及其产业化”等多项咨询研究项目,以期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推动我国钢结构建筑产业化,提高我国结构工程技术水平。
“十三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决胜阶段,在建设领域广泛应用钢结构对于化解产能过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2015年11月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结合棚改和抗震安居工程等,开展钢结构建筑试点,扩大绿色建材等的使用”,从国家的层面上,发出了推广应用钢结构的最强声音,可以肯定地说,未来5年钢结构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论坛分4个环节进行,首先,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主任、广州大学周福霖院士致开幕词,随后听取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和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有关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的介绍;其次,安排了同济大学沈祖炎院士专题报告“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与钢结构建筑”,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岳清瑞专题报告“对中国钢结构发展的几点思考”;然后与会人员针对我国钢结构的发展现状展开热烈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