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至15日,“中国钢结构协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25中国钢结构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会上揭晓并颁发了2025年度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其间,我院周绪红院士团队的张小月副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项目《钢木组合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智能建造技术与应用》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成果在钢木组合结构抗震设计与智能建造方面实现了原创性突破,为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建筑与智能建造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张小月副教授代表项目组上台领奖

项目组团队代表合影
u 项目名称
钢木组合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智能建造技术与应用。
u 主要完成单位
重庆大学、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西交利物浦大学、中铁一局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u 主要完成人
张小月,龙卫国、边菁、胡雨辰、杨继武、Giorgio Monti、柯珂、李智、何子奇、苏杭、陈迪、石宇、熊刚、贺修樟、詹晖。
u 项目简介
钢木组合结构兼具钢材强度与木材绿色轻质优势,具备良好延性和抗震性能,是推动建筑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针对耗能连接类型少、抗震设计理论缺失及智能建造技术薄弱等问题,项目团队依托国家科研任务,联合产学研力量,历经十余年攻关,取得三项核心成果:(一)深入研究多类型高延性钢木组合连接节点,建立节点抗震性能分析理论,提升钢木组合结构的抗震安全储备。(二)提出基于性态的钢木组合结构体系的抗震分析理论,实现了强震作用下的结构非线性动力响应精准预测与抗震性能控制方法。(三)提出钢木组合构件的智能建造方法,提升了构件加工精度与建造效率。

u 推广应用
项目出版《木结构设计手册》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件,软件著作权11件;发表论文88篇;主编《木结构设计标准》等国家和行业标准6部,参编标准4部。项目成果在50余项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钢木组合结构项目中得到应用,包括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稻城县亚丁村保护恢复工作相关项目、都四山地铁路站房、天府农博园创新林盘、深圳市光明国际马术中心等,总面积达18.22万平方米。这些代表性应用项目共斩获国际与国内奖项16项,极大促进了我国钢-木结构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此外,学院石宇教授、柯珂教授、李江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项目“铝合金结构不锈钢环槽铆钉连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铁基形状记忆合金主动加固钢桥疲劳裂纹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钢结构低能耗全装配建筑体系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亦在本次评选中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充分体现了学院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桥梁加固与新型连接等方向的持续创新能力与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