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月”,“锋”火相传,青春正好,62年过去了,我们时常还能在生活里看到“雷锋”,从无数志愿者无私奉献的故事里,感受新时代雷锋精神之光。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跨越四季的志愿足迹,在科普助教、文脉守护、暖心关爱、绿色行动等领域,绘制出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承的立体图景。这里不仅有三月绽放的志愿之花,更有着全年常开的服务之树。在重大土木,谁是永不褪色的志愿坐标?
增强体魄,我有“锋”采
在“青春向‘锋’行”青少年体质提升主题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体质健康科普宣讲”普及科学锻炼知识,剖析青少年体质现状与提升路径;组织“趣味体能挑战赛”,设置拔河比拼、“小兔拔萝卜”等协作型运动游戏,引导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掌握运动技能。孩子们跃动的身影与绽放的笑颜,诠释着体教融合的育人价值,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传承馨”锋”,护遗前行
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保护文物就是传承中华文明。重庆大学 “文物会说话”- 绿能筑梦文物守护先锋队积极行动,用科技为文物保护赋能。他们走进校园、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活动。从四川渠县临巴六校夏令营,到重庆七中、上桥中学,再到松林坡社区、沙杨路社区等,都留下了他们的 “锋” 采足迹。

在活动中,队员们化身“雷锋老师”,用趣味的讲解以及原创科学小实验,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现代科技对文物保护的帮助,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科技护遗的种子。

“锋” 范引领,关爱他人
雷锋精神,重在践行。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一精神。“守望黎明・寻找守夜人” 实践团在寒假期间,深入校园和街道,为那些在黑夜里默默坚守的基层工作者送去温暖。这些 “守夜人” 们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保障了城市的正常运转,也让同学们深受触动。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

“红色暖冬・向阳筑梦” 实践团和绿能筑梦基层服务实践团聚焦养老服务,他们走进养老服务站,开展防诈骗讲座,用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技巧,帮助老人们增强防骗意识;为老人剪发,倾听他们的故事,满足他们对仪态的追求;举办包饺子活动,与老人们一起动手,共享温馨时刻。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为老人们带来了欢乐,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在重阳节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们为老人们讲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他们一起制作手工,玩套圈、投壶小游戏。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活动最大的肯定。

“锋” 华正茂,绿色行动
为了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共颂校园环保新“锋” 尚。学院团研会开展“旧书赠阅・携手前行” 和“衣书流转,情留校园” 旧衣旧书回收活动,鼓励同学们捐赠旧书旧衣,让书香在校园中传递,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温暖,实现知识的传承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植树节当天,同学们前往种植基地。他们聆听树种介绍和植树方法讲解,齐心协力搬运树苗、挖坑种树、浇水灌溉。在践行雷锋精神的同时,为地球增添一抹绿色,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科普征程,“锋” 芒初绽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在科普实践的道路上 “锋” 芒闪耀。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教育为托举,以陪伴为桥梁,为孩子厚植未来的沃土。
学院团委在壮志路社区开展“邂逅科普,渝见未来” 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发挥专业特长,给孩子们普及土木工程的相关知识,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凤凰山社区的“冬至春意浓,相伴过暖冬”活动中,土木学子化身“锋”味匠人,耐心陪伴并指导孩子包饺子,让孩子感受到了属于自己创造的冬至温暖。

“雷锋三月”已近尾声,但传承雷锋精神却是365日的坚持。土木学子在社区服务中传递温暖,于细微处点亮星火。四季轮转,初心不辍,让每一天都成为雷锋精神的行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