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欢迎您! English 教师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

    土木学院师生赴南洋理工大学交流学习

    作者:周亮亮 杨文强  

    发布者:刘硕  

    审核人:贺芳 符音 仉文岗  

    日期 : 2025-02-14

    为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跨国交流与合作能力,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启动2025年新加坡名校交流项目。

    2月10日,我院师生团队前往南洋理工大学(NTU)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CEE)开展充实的课程学习、参观交流与学术研讨。

    1F1F5

    学院史超教授首先介绍南洋理工大学和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详细讲解两校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并就同学们在研究方向及未来职业发展选择方面给出宝贵建议。

    16C08

    随后,史超教授为同学们带来有关经典土力学、非饱和土力学、地基改良和基坑支护系统四个主题的课程讲授。课堂中,史超以经典土力学中的应力空间为例,结合强度、刚度和渗透系数等重要参数,生动讲解了这些参数对土体工程性质的影响,并通过有效应力原理的引入,逐步展开对非饱和土力学的探讨。史超以干土、非饱和土和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对比为例,详细分析了基质吸力在非饱和土力学中的作用,加深了同学们对土体力学行为及其工程应用的理解。

    1CC4D

    在讲解地基处理和基坑支护系统时,史超向同学们展示了工地地基处理的常用手段,结合土的最优含水率曲线,展示了在地基处理中含水率的重要性,在介绍基坑支护时,史超围绕基坑系统的失效模式和支护结构的施工展开讲解,并结合新加坡实际工程案例展示了基坑工程的重要性,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看到基坑支护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1D166

    接着,师生一行在实验人员的带领下参观The Gallery Lab和M-Lab实验室。在The Gallery Lab实验室,师生们近距离观察“感应充电路面技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交通仿真模拟”“热反射隔热涂料”及“水跃现象”等实验模型或成果展示,深切体会土木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及实际应用。M-Lab实验室为环境工程研究领域提供强大的设施支持,实验室展出的生物低碳水泥、海沙混凝土、珊瑚骨料混凝土等给师生们留下深刻印象,启发大家深度思考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

    9C2B7

    随后,两校师生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南洋理工大学的2名博士生与我校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以《基于车辆扫描法的三维桥梁动态特性识别理论研究》《风电叶片非定常气动效应及气弹响应分析模型研究》等为题作学术报告,从基础理论研究到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领域深入探讨行业前沿课题。

    此次活动的开展对于进一步深化两校交流合作、推动学术研究和促进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将持续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助力学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