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6日,北京建筑大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力学课群组联合开展主题为“疫情环境下土木类结构力学教学创新与课程思政研讨”的线上交流会。北建大基础部教师、理学部力学课程主讲教师、助教、学生代表,土木工程学院力学课群组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课程主讲教师参会。
会议由北建大董军教授和我院陈朝晖教授共同主持,相互介绍主要参会人员后,董军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旨“疫情常态化、产业升级等大背景下的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创新及课程思政建设”,并代表北建大对我院老师应邀与会表示感谢。陈朝晖表示,校际教学交流是难得的相互学习借鉴机会,向北建大牵头组织这次活动表示感谢。
首先,由陈朝晖老师做“如何组织线上课程教学”的报告,她认为在电算愈发强大的当下,重视概念、原理的把握,并熟练应用电算工具辅助进行建模和分析,是学生应当培养的重要能力。陈朝晖指出,结构力学具有“力学-数学-工程”三味,从数学角度来说,教学不能知难而退,特别是在基础知识上;而从工程角度来说,结构力学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平面结构上,更应培养学生从简单结构拓展到实际工程常用的悬索、空间桁架、大跨网架、板壳等复杂结构的分析能力。在理论课时不断压缩,而教学内容基本不变的现实情况下,陈老师认为应精心编排教学内容,理清“讲什么、练什么、学什么?”在讲与练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巩固型、类比型、综合型、提升型等不同教学目的的自学,就能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留白,还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报告最后,陈老师认为结构力学面向的是工程,应从工程中引入,强化学生的建模能力,注重概念、理论的前后衔接,分析计算的规范化训练,以及计算结果的提炼、解释和引申。学习方法上,教师一定要建议学生完整成体系地多遍精读教材,以弥补知识碎片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二场报告由我院力学课群组王达诠老师主讲“重庆大学结构力学课程思政设计初探”,他首先分析了结构力学课程5个方面的特点,并根据这5个课程特点提出“以知识体系为明线,佐以课程思政暗线”的基本设计思路,建设宗旨是课程思政元素“求精而不求多”。结构力学课程与工程结合紧密,我国古代、近代、现代都有大量优秀的工程和力学大师,可作为结合知识点讲解的优秀案例。结构力学课程又是一门有大量方法学习和阐述的课程,而科学方法论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正确方法,是指导学生知行合一,辅助其建立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力工具。结构力学还具有理论课程的特征,即分析都建立在由基本假设保证的理想模型之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引入基本假设?其边界及框定范围如何?”可以教会学生现实难题的处理方法。结构力学作为一门与数学和物理等基础学科联系紧密的课程,还应当融入国家当前大力推进基础学科教育的意志中,教师在回溯力学知识点的数学物理知识源时,可向青年学子介绍当下国际国内大势,从其个人的价值实现和国家命运紧密相关的高度,鼓励学生们打好基础、进一步深造。王老师还介绍了思政元素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方式,并用一个混合式教学典型案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介绍了结构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做法。
第三场报告由北建工李国华老师主讲“结构力学线上教学及课程思政情况介绍”,李老师首先介绍了北建工结构力学在线教学的基本情况,北建工老师们充分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课前资料上传,设置预习复习任务点,组织学生线上讨论交流,完成线上作业布置批改等工作;并展示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后,学习效果提升的统计结果;分享了在线共享优秀学生笔记、鼓励学霸联盟自发给学习困难学生辅导等有益经验。接着,李老师介绍了北建大课程思政建设情况。李老师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寄语出发,谈到力学教师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的统一,并分享了在课堂教学、课后训练、实践创新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有益尝试,如课上介绍赵州桥带领学生领略中国智慧;以马克思主义量变到质变方法论合理编排和设计作业;利用结构设计大赛和实地勘测桥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以塔科马大桥风毁为例向学生介绍工程伦理。李老师认为我国古代“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的因材施教方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实践时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后进学生,形成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