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科人才培养概述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术地位显著。经过八十余年的发展,学院已在国内土木类院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土木类人才培养秉承“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 的理念,致力于造就适应与引领未来土木行业的创新型人才。
土木工程学院具有实力雄厚的学科支撑。土木工程学科是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最新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土木工程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位列前茅。岩土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和力学为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为建设部重点学科。学院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水利工程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土木水利工程硕士点。学院拥有3名院士为代表的大批高级人才和200余位专业教师,拥有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库区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国家级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低碳绿色建筑人居环境质量保障学科创新“111”引智基地、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营造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山地城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等教学和科研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测绘工程、智能建造5个本科专业,2021级上述5个专业均按工科实验班(工程与能源类)招生。第一年为大类培养,学习工程与能源类共同的课程,不区分专业,第一年末进行大类分流,从第二年到第四年分别按上述5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学习。学院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规划,结合学生意愿,制定各专业录取人数,并执行学校的大类分流方案。
二、专业简介
1. 土木工程专业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始建于1935年,办学历史悠久(史称“老八校”),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3年被评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及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首批)。专业先后于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3年以“优秀”成绩或最高评估合格期限(8年)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202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有效期6年),毕业生享有报考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等执业资格的优先权,及具有加入华盛顿协议的国家的执业资格。
专业已为国家培养毕业生两万多名,毕业生秉承“哪里有建设,哪里有我们”的开拓精神,为我国乃至“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建筑业做出了贡献,具有突出的行业影响力。
土木工程专业所依托的土木工程学科是重庆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近年来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第五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位列前茅,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优秀的条件。
土木工程专业面向国家需求,培养适应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家国情怀、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宽广的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胜任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工程结构设计、鉴定、改造、施工、运维、管理、科教等工作,能够解决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追求卓越的行业精英和国家栋梁。
土木工程专业近年来纳入工程能源类招生,学生一年级在本科生院学习,一年级末分流进入专业。
专业课程体系与时俱进,除设置传统的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和道桥工程等课程外,还结合行业发展增设了智能建造、城市更新、新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课程;在个性化模块提供了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测绘工程、法学等课程供学生自由选修,为学生将来发展为学科交叉型人才打下基础。专业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多门核心专业课为项目制课程,以实际工程项目的实施为驱动和引领教学过程,并注重产教融汇,科教融合。
专业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了3+2联合培养协议,并提供丰富的出国交流交换项目、完备且公平合理的出国交流资助。还通过开设中外设计对比课程、主干专业课提供中、英文班并行教学及外籍教授参与教学等举措,助力学生毕业后到海外就业及继续深造。
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起源于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的“供热、供煤气及通风”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史称“老八校”),办学历史悠久。1978年,新增“城市燃气热能供应工程”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燃气专业的四所高校之一,1995年新增“建筑设备工程”专业,2000年三个专业整合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1年新增“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2013年两个专业合并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重庆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2002年最早通过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专业教育评估的学校之一,2007、2012、2017年多次顺利通过复评,2022年,本专业顺利通过住建部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学生毕业后享有报考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的优先权。2012年在国内率先通过英国皇家注册设备工程师协会(CIBSE)和英国燃气工程师与经理人协会(IGEM)的专业国际认证。本专业拥有国家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先后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2010),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学科专业(2013),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学科专业群(2014),重庆市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2018),国家首批一流建设专业(2019)。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技部国家级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营造国际联合实验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基地。现有教师40余名,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以及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科技进步奖3项;与剑桥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等30余所国际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结合国家“双碳目标”、“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服务于民用、工业、农业、医疗、交通、能源、IT、航空航天等领域或行业,涵盖能源、环境、健康、智慧等内容,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专业。专业致力于培养面向国家战略、行业需求、科技发展的思想品德优秀、人文素养良好、体魄强健,掌握人工环境营造与智能调控、高效低碳能源理论与技术、暖通空调理论与技术、燃气工程理论与技术、室内舒适与健康、设备自动化、建筑火灾安全与控制、燃气输配与储存、区域低碳能源规划与供应、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等领域相关知识,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
从2021级开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纳入工程能源类招生,一年级在本科生院学习,二年级至四年级分流回学院,按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3.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重庆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2017年被教育部批准招生的特设专业,依托重庆大学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等优势学科而建设。本专业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早在1972、1973和1975年就开设有地下建筑工程专业。恢复高考后,按当时人才需求和计划体制模式,在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方面的人才培养采取了多专业、间隔式招生的方式,主要以地下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为主。1977、1980、1982-1987开设了地下工程专业,自1989开始,合并至岩土工程专业。2017年恢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招生,本专业已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点。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面向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满足当前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专业,旨在培养思想品德优秀、人文素养良好、体魄强健,掌握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相关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追求卓越的创新型行业精英和国家栋梁。
从2024年开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纳入国家专项计划单独招生。
4. 测绘工程专业
重庆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成立于1935年,经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归入重庆建筑大学建工系测量教研室,七十年代归入重庆建筑大学基础部测量教研室,主要负责承担全校土建类相关专业的测量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通过多年积累,造就了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过硬实践技能的测绘学科队伍。1994年,开始招收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2000年三校合并后,经院系调整,测绘学科并入到新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并成立了测绘工程系,学科实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随后,测绘工程系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于2001年获得“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二级硕士学科授予点,2004年获得“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科授予点。
测绘工程专业面向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测绘高新科技发展,依托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土木建筑类学科优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掌握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测绘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专业知识,能够在测绘、国土、城规、水利、交通、环保、应急等领域,从事生产、设计、规划及有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具备研究与解决测绘复杂工程问题,并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测绘工程系与自然资源部重庆测绘院、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规划与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等测绘行业相关企事业及国内著名地产、施工等企事业单位联系紧密,毕业生深造机会多、就业面宽。
从2021级开始,测绘工程专业纳入工程能源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业,按工程能源大类学习基础课程,二年级至四年级按测绘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5. 智能建造专业
重庆大学智能建造专业是2018年由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新设的“新工科”专业,于2021年纳入工程能源类正式招生。2023年9月重庆大学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际学科前沿新发展需求、相关专业的学科属性特点,将部分新兴工科专业进行整合,首次开设了工科试验班(新工科类)大类。2023年智能建造专业纳入工科试验班(新工科类)大类招生。
智能建造专业是在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深度融合背景下提出的,具有典型的跨学科交叉特征,以建筑与土木、工程管理专业为基础,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发展而成。该专业内涵与本质以建设工程的工程数据流、信息流为核心,将前沿信息技术融入工程全生命期和建筑产业全链条活动,围绕智能建造应用场景,构建系统性、全局性、集成性、交叉性的相关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其应用领域涉及建筑模块与智能集成设计、建筑智能施工技术、建筑智能装备、智能设施与防灾、智能运维与管理、建筑工程大数据管理等。重庆大学智能建造专业建设主要以土木工程学院与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的“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两个优势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为依托联动了机械、计算机、自动化等交叉学科知识,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向展开创新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两个专业融合,形成了一支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为带头人,优秀中青年教师骨干为中坚力量,规模和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专业能力强、知识背景丰富,学生将得到高质量的教学指导与高水准的师资指导。工科试验班(新工科类)学生一年级隶属于本科生院,学习新工科类公共基础课程及大类基础课程,第一年末进行大类分流,第二~ 四年到各学院学习专业课程。
三、标准学制
四年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