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1日下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奉飞在虎溪校区综合楼DZ126学术报告厅,为正在军训期间的土木工程学院14级新生开展了以“说点实事”为主题的迎新讲座。
时值下午两点,全体同学就坐于观众席,在土木工程学院14级本科生辅导员符音亲切的开场语之后,奉飞走上了讲台。首先,如他所解释的,本次讲座的主题“说点实事”是重大土木学院从2008年至2014年的一个传统,体现了土木学院敦本务实的作风。他说,曾被学长学姐们调侃为“恐吓式教育”的用数据说话的“实事”,经过多年修进,已改善为先引数据后给原因的“分析式教育”。他向诸位同学推荐了四门通识与素质教育选修课——金融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同时,他讲述了土木学院的院系组成——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以及学院的学生构成——普通学生、国防生、留学生、弘深土建班学生,并介绍了包容多民族的土木学院的三大特色——大家庭、大气度、大格局。
由“大学生活的憧憬与未来”引发出我们对四年大学生活想做的事情和四年后发展去向的思考,讲座进入了正题,奉飞提出了五个现实。
“忘记过去,才能开创未来。”他提出了第一个现实。同学们凭高分考入重大土木学院,荣誉加身,自信满面,进入一个高手如云的新环境,难免会产生松懈与不适应。此时,淹没效应告诉同学们,应从“万众瞩目”转为“归于平淡”的状态。“你能在大学找到真正的你吗?”奉飞的一句质问告诉大家: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做好自己,不致迷惘;只有不随波逐流,方可确认自我的定位与价值,建立强大的人格。
面对几百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的脸庞,他提出了“大学的学习绝对不简单;大学生活绝对不简单”这第二和第三个现实。大一学习不是高四学习的翻版,大学与高中学习上的不同是根本的、全方位的:从培养“考”生到培养“学”生,从以考上大学为目标到以进入社会为愿景,从封闭式教育、被控式学习到开放式教育、自主式学习,等等。家长的叮咛难至,师长的督促不再,初来乍到的大学生往往觉得摆脱了束缚,于是恣意放纵,四载挥霍完才始觉悔恨而失落。他提醒大家,大一是“转型”的一年,同学们应在全新的学习氛围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崭新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出利于身心的生活习惯。他强调,“以成绩论英雄”的结果模式从未改变。
随后,奉飞列出了人际交往的特点——交往对象、交往的主观性、交往原则、交往的复杂性。“大学——不仅仅是耍耍朋友。”他用一句重庆方言“耍朋友”告诫大家第四个现实:在大学,恋爱或许为许多适才成年的同学所向往;然而,参加共青团团委、社团、志愿者协会等学生活动是大学校园的特色,同学们能从中学会交际,扩大朋友圈。
“现实五——未来是什么样子?”在这引问下,奉飞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发言。来自土木8班的张子豪同学举手说道:“我想作为交换生出国留学,意大利、新加坡都行。虽然国外的土建教育质量可能没有重大好,但见识异域文化、具备国际视野是很有必要的。”四年后,路在何方?或就业,或读研,或留学。奉飞提醒大家,出国的目的不能仅仅是为简历添彩着色,为就业增加优势,更重要的是这笔经验的财富能为同学们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接触国外的学习模式与教育理念。
通过分享几个学长学姐的大学成果、就业经历,奉飞提出了四个规则——学习是红花,其他是绿叶;了解自己;追求塑造了你;最重要的能力是时间管理能力。他着重提出:“我们的一生用时间来计算、来交换。”于是,“用四年交换了什么”“换到了想要的吗”便成为新晋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由此,对时间的规划、管理决定着同学们的自律性、自控力。充实地过好生活,踏实地做好自己,显得至关重要。
五个现实、四个规则讲述完毕,奉飞通过引用退学率、补考率、结业率的数据警醒了在座同学们:土木是“重大最难,没有之一”。他强调:“人应有所畏惧,尊重规则。”诚然,畏惧是理智的开端。正如铁轨限制了列车,却也保证了安全。有所畏,乃可有所为。
最后,奉飞分享了三句箴言以作寄语,以当共勉。
“三‘生’有幸——生活、生计、生命。”他强调着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规划、对将来工作对筹谋、对人之生命的消费。若三‘生’有幸,则三生无悔。
“生活,是你行动或不行动的结果。”一份行动力,一份自觉性,决定着生活的质量、生命的重量。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自当饱含热情,拥抱生活;脚踏实地,去拼去闯。
“自己选择,自己承担。”生活中岔道百曲,唯有认真抉择,才可无憾此行;唯有承担结果,方能坦然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