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导师

程睿 / 博士

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教学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专家、重庆市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家库成员。主要从事钢结构及组合结构相关设计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30余项。主持完成了重庆来福士广场、重庆大剧院、重庆国泰艺术中心、成都自然博物馆、长寿中科未来城科技成果转化展示中心等多项大型复杂钢结构工程的技术分析咨询。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行业标准3部、地方标准3部;主编教材1本,参编2本;主持建设在线课程1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个人简介

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教学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专家、重庆市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家库成员。主要从事钢结构及组合结构相关设计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30余项。主持完成了重庆来福士广场、重庆大剧院、重庆国泰艺术中心、成都自然博物馆、长寿中科未来城科技成果转化展示中心等多项大型复杂钢结构工程的技术分析咨询。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行业标准3部、地方标准3部;主编教材1本,参编2本;主持建设在线课程1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研究方向

1. 钢结构连接及节点性能  
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  
3. 组合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  
4. 钢结构疲劳性能及寿命评估

主讲课程
1.本科:  
《钢结构基本原理》  
《建筑钢结构》  
《冷弯型钢结构设计》  
2.研究生:  
《高等钢结构》

学术兼职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会理事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教学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科技评审专家  
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专家  
重庆市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家库成员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等多本SCI期刊审稿人

主要成果
一、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51208535):高强钢管节点疲劳累积损伤过程分析及疲劳性能研究(主持)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017YFC0703504):原竹结构高效连接和装配化安装技术(主持)  
3.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2jjA30004):高强钢大型钢管桁架节点疲劳性能及疲劳累积损伤过程分析方法研究(主持)  
4.重庆市建委科技计划项目(城科字2011第1-11号):大跨径桥梁正交异性闭口肋钢桥面板静力及疲劳性能研究(主持)  
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基金项目(CDJZR 12200014):钢桁架节点疲劳损伤累积过程分析(主持)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16YFC0701506):研究装配式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设计技术(主研)  
7.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20110191120034):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的畸变屈曲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研究(主研)  
8.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计划项目(SGKJ[2007]413):特高压输变电塔架节点受力性能研究(主研)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51678092):高强钢输电塔线体系腐蚀疲劳损伤的多尺度随机演化(参研)  
10.教育部霍英东基金项目(No.171066):深海风电浮式基础结构受力机理与设计理论研究(参研)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878097),斜拉肋加劲方钢管混凝土柱及其节点受力性能研究(参研)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50478067):异形柱结构空间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和整体抗震性能研究(参研)  
二、参编规范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复杂卷边冷弯型钢应用技术规程》(在编)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复杂卷边冷弯型钢技术要求》(在编)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外包钢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应用技术规程》(在编)  
4.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装配式轻钢结构住宅应用技术规程》(在编)  
5.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轻型住宅钢结构技术规程》DBJ50-041-2005  
6.四川省工程建设标准:《不锈钢复合管网架结构技术规程》J10170-2002

获奖情况
1.重庆市科委,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7)  
2.教育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7)

研究生培养
在读研究生8名,已毕业17名。每年预计招收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3名。

联系方式
邮箱:chengrui@c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