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欢迎您! English 教师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

“我的学习、教学和研究之路” ——记土木工程学院杨永斌院士报告会

作者:刘博研  

发布者:  

审核人:  

日期 : 2015-10-16

       有一句话叫做“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土木工程学术研究这条道路上,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绝对不乏璀璨的“星空”,正是在这些璀璨的星光的照耀和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土木工作者在学术这条道路上执着探索。2015年10月15日,土木工程学院举办的杨永斌院士“我的学习、教学和研究之路”专题报告会在建工馆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夏洪流副院长主持并出席会议,学院众多教师与会,聆听杨院士分享他绝不平凡的学术人生。

       杨永斌,工程力学专家,福建省金门县人,197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土木系。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土木工程研究所院士。1984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奥地利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专长的研究领域包括结构非线性理论、桥梁动力理论和列车波动传播分析法。
DSC_0395.JPG
       在学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杨永斌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出生于1954年的福建省金门县的杨永斌家境并不好,小学的他面对的是几乎与世隔绝的“单打双不打”的战地金门,面对的是贫瘠的田地和八个兄弟姐妹。作为“老幺”侥幸读书的他紧记母亲“没有第一名就不要念书”的教诲,那时候,读书被他看作家庭脱贫的唯一出路。“母亲的这句话塑造了我一生的人格:要做就做最好的”,杨永斌说到。初中的杨永斌开始接触英文,由于战地禁用收音机,远东英汉字典成为他学习英语的唯一依赖。“学校后面的木麻黄土堤是我朗诵英文的好去处”,杨永斌说到,“那时的生活贫穷,但快乐、自足、健康。”
DSC_0393.JPG
       1972年杨永斌进入台湾大学土木系读书,开始了“半工半读、困顿而学”的大学生活。由于成绩优秀,杨永斌进入台大研究所学习,并成功申请到了康奈尔大学的奖学金,开始了美国的留学生涯。在那里,他结识了自己的博导——钢结构大师William McGuire。“遍阅文献,才能推陈出新”,在William的指引下,杨永斌沉浸在图书馆,“我当时把1884到1984一百年内的相关论文看了个遍,终于,这块领域变成了我的第一块招牌”,杨永斌说,“那个时候每个月都要到图书馆浏览刚出版的国际上各大期刊论文,这对于我后来能够出版自己的专著“Theory and Analysis of Nonlinear Framed Structures”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功夫不负有心人,随后杨永斌于2000年创立了IJSSD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担任主编之一,该刊作为SCI期刊发展迅速。
       在会议上,杨永斌多次强调了教学在研究中的重要性。“世界上没有一所一流大学是不重视教学的,美国的大学非常重视作业和习题”,他说到,“要想有大发展,就要走入国际,就要在国际重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这些高水品论文就要靠研究生来完成。”于是在任教之始,杨永斌极力重视教学,立志把每堂课上好,除了诸多研究奖项外,他所获的教学奖项不比任何人少。杨永斌院士展示了自己精心收集整理的当年他与导师联系的信函和导师批改的作业,参会的学院教师们很有感触。在导师的指引下,杨永斌阅读了大量的英文名著和学术著作,踏实的英文基础为他的学术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石,助他在学术道路上如虎添翼。一日之师长,终身之父,如今杨永斌正作为一代名师传承着他导师的事业。
DSC_0385.JPG
       总结自己的人生时,杨永斌说到,“宁静方能致远,能够静心、沉潜,才能够累积能量,走出新的道路。”如今年过花甲的杨永斌依然奋斗在学术研究的第一线,当然他也说到,健康是一切事业的根本。从1980年代开始慢跑开始,在华盛顿的波多马克河边,在昆士兰的布里斯班河边,在三藩市的渔人码头,在悉尼的Darling Harbor岸边,都留下了他奔跑的脚步。在为学术全力奔跑时,杨永斌也坚定地进行着他人生的奔跑,如今,一位年过花甲但依然神采奕奕的学术精英终于通过自己的奋斗占到了属于自己的巅峰,在会议最后,杨院士露出了和蔼幸福的笑容,为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也为在坐的正奋斗在土木工程学术一线的全院精英们。
       最后,会议在一片掌声中圆满结束,杨院士还将与土木学院的部分教师们进行单独的深度交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土木工程学院的每一位土木人或许都将在未来走过一段同样璀璨的学习、教学与研究之路。